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江南怎么画 > 新闻动态 > 25军双子星:韩先楚刘震长征中只是营级,到陕北后为何火箭提拔

25军双子星:韩先楚刘震长征中只是营级,到陕北后为何火箭提拔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9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韩先楚和刘震将军,是红25军中走出来的最具有代表的两位将军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在红军时期起点都非常低。

1934年11月,红25军开始向陕北长征,韩先楚担任225团1营营长,刘震为1营政委。一直到1935年10月,劳山战役后,韩先楚才被提拔为团长,刘震也才被一起提拔为团政委。

这样的职务,放在一众开国上将中,可以说是非常低了。

参考四方面军的其他几位上将:王宏坤在1931年就当上了师长,1933年就当上了军长;许世友1933年就当上了师长,不久后又升任军长;陈锡联34年当上师长、师政委……

而相比之下,韩先楚和刘震当时还只是指挥小几百人的营级干部,不仅和上述几位动辄指挥上万人马的四方面军的上将相差悬殊,就是和同时期出身四方面军的一些中将都比不过。

不过,最令人感到奇怪的还不是这个,最奇怪的是:他们如何在起点如此低的情况下,依然能奋起直追,脱颖而出,一路火箭式提升,最后位列开国上将的?

展开剩余83%

首先,军人在战争年代要升迁,最依赖的当然是军功。

让韩先楚和刘震一战成名的,是长征期间的独树镇战役。当时,红25军被蒋介石的3个师和5个支队围追堵截,红25军先头部队在到达独树镇后,遭遇敌人猛烈的炮火。

在敌强我弱、敌锐我疲、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情况下,韩先楚和刘震率领225团1营奋勇冲杀,最终把敌人压了下去,成功掩护大部队突破了敌人的重围,帮助红25军转危为安。

在此战中,营长韩先楚身先士卒,身负重伤,差点牺牲。

因为225团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,韩先楚、刘震指挥得当,红25军到达陕北后,两人得到迅速提拔,韩先楚升为232团团长,刘震也一跃成为团政委(红25军没有师,下辖三个主力团和一个手枪团)。

红25军在出发时只是一支3000多人的部队,来到陕北和刘志丹的部队会师后,扩编为红15军团。部队的扩编,保证了韩先楚和刘震有足够的晋升空间。

更何况,红25军在长征途中,高级军事干部牺牲非常多,军政委吴焕先牺牲,军长程子华被打穿动脉,双手终身残废了,副军长徐海东也被子弹击穿了头部。

在团级干部中,223团团长张忠发牺牲,接替他的方炳仁一个月后又牺牲;224团团长叶光宏牺牲,225团团长李发春1935年9月牺牲、张成毅1935年9月牺牲、周益华1935年牺牲、方炳仁1935年9月牺牲,政委张明先1935年牺牲,手枪团团长杜本润、宋国兴也在35年牺牲……

其实,红25军在长征中,战士们的牺牲减员并不多,出发时他们全军只有3000多人,到陕北时反而增加到了4000多人。部队中牺牲比例最多的反而是一些高级干部。

为什么说红25军是一支伟大而光荣的部队,原因之一就在于此。

在这些高级军事干部牺牲后,韩先楚、刘震作为贡献杰出者,自然理所应当地获得了提拔。

红25军到达陕北后不久,中央红军也来到了陕北。相比张国焘,徐海东和红25军(红15军团)给中央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,中央于是决定继续保留红15军团的番号和编制,并将其和红一军团一起,重新合编为红一方面军。

这样,就给韩先楚、刘震的晋升保留了空间。

东征战役结束后,部队扩编,韩宪楚升任78师师长,刘震也成为了73师政委。两人于是来到了师级。

这次升迁对于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因为在1955年评军衔时有规定,授予上将军衔者,必须在红军时期当过师级干部,韩先楚和刘震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年前当上了师级干部,这是他们能成为开国上将的必要条件。

全面抗战爆发后,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,红15军团改编为115师344旅,该旅下辖两个团,即687团和688团,韩先楚为688团副团长,刘震为688团政训处主任(相当于政委)。

1937年12月中旬,689团组建完毕,韩先楚从688团调出,担任该团团长。不久后,韩先楚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长乐村战斗,在此战表现出色,与日军反复争夺戴家垴高地,其1营在伤亡过半后仍冲锋不止,最后获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
1939年后,韩先楚历任344旅副旅长、代旅长、新3旅旅长、教导第7旅旅长等职,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,他的老伙计刘震也当了旅长。

抗战时期的旅,相当于后来的军级干部。1955年评军衔时有规定:授予上将军衔者,需要在抗战时期至少担任过军级干部。韩先楚和刘震也都满足这一点。

解放战争时期,韩先楚和刘震先后进入东北,成为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和2纵司令员,两人在南满和北满先后创造记录,成为了东北战场上最闪亮的战星:

在四保临江战役时,时任3纵副司令员的韩先楚和司令员曾克林在战术问题上发生分歧,曾克林将军主张攻击较弱国军,韩先楚将军主张攻击较强国军,两种方案同时上报,最终韩先楚的方案得到批准。

战役打响后,韩先楚指挥3纵附4纵第10师一举歼灭国军第89师及54师162团,生俘7,000余人,自身伤亡仅326人,创造了1:25的歼敌记录。

在后来的夏季攻势中,韩先楚指挥部攻克战略重镇梅河口,而后又连克东丰、海龙,打通了南北满东北民主联军的联系。因为战功卓著,不久后被升为3纵司令员。

秋季攻势中,韩先楚使用掏心战术,率部急行军120公里奇袭威远堡,歼灭国军116师。在冬季攻势作战中,韩先楚又率部配合兄弟部队,歼灭国军新五军。成了令国军望而生畏的“旋风将军”。

48年3月,3纵作为主力部队攻克四平。不久后的辽沈战役中,3纵又在锦州战役中俘虏范汉杰,在胡家窝棚捣毁廖耀湘的指挥所。其战绩之突出、之耀眼,在四野众将中罕有匹敌。

刘震作为2纵司令员,先后率部参加三下江南战役、夏季攻势、秋季攻势、冬季攻势,他所指挥的2纵,更是东北部队中见歼敌量第一的部队,是王牌中的王牌。

1949年3月,韩先楚升任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;4月,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。韩先楚率部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岛,刘震则率部一路打到广西。

两人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,韩先楚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19兵团司令员,刘震则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。两人在朝鲜战场继续书写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。

发布于:天津市